4)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也愁教育孩子【第一更!求订阅!求月票!】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抽了抽,“继续。”

  “第二点是必须要取消伴读。”柳铭淇道:“如果皇子听话、聪明好学还不错,但如果他顽劣不堪,很容易把伴读也带坏,或者是欺负伴读,这样伴读的意义就完全没有了。”

  “可是我也有伴读,太子也有啊,他们都挺好的!”皇帝这就不同意了。

  事实上也是。

  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便是景和帝的伴读,此人刚正不阿,果断坚毅,非常清廉,也是景和帝非常信任的智囊。

  还有户部尚书王飞腾,当年也是景和帝的伴读。

  京畿总督熊文庆,同样也是伴读。

  这样的人还有不少,如今都在朝廷内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  例如现在太子的身边人之中,吏部尚书李秀泰的儿子李帆,当年也是他的伴读;漕运总督林镇远的大儿子林耀同样是伴读,太子舍人孙彬也是伴读,他父亲担当过副相。

  所以伴读相当于是皇帝的班底。

  当然许多皇子的伴读那就没什么用处了,顶多在六部和州府县当官儿而已。

  柳铭淇耸耸肩,心想末代皇帝的那本回忆录,我拍到你脸上,你就知道伴读对一个熊孩子有多大的副作用了。

  可这毕竟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,皇帝执意不相信,他也没有办法。

  “陛下,现在寿王殿下已经有暴戾的苗头,如果不用非常办法,是不能让他醒悟的。”柳铭淇决定再尽点心意,说道:“如果您这样放任自流,不做大幅度的改变,跟我们的关系不大,但却对他自己的人生会有极大的影响,这是您愿意看到的吗?”

  景和帝摇头又点头,“铭淇你别急,这事儿我知道了,也的确是需要好好的教导他了……你先让我琢磨一下,然后再看怎么办,好吧?”

  “是!”

  皇帝把话都讲到这份儿上了,柳铭淇又有什么好说的。

  “话说回来,素老板带着戏班去了江南,你得叮嘱他们早点回来,在过年的当儿,太后可是还想要欣赏几场呢!”

  柳铭淇临走的时候,景和帝又这么叮嘱了一句。

  素老板在柳铭淇从北码头回来的那几天,便带着自己的戏班子往江南走了。

  据说江南那边已经是万众期待,众多富家小姐、夫人们是翘首以盼,原定一个月的演出时间肯定有点悬。

  《梁祝》的话本一个多月之前便已经发到了江南售卖。

  江南的文风本来就比京城更加的昌盛,《梁祝》更是以江南地点为描述的千古爱情故事,一经推出,立刻就形成了狂热的风暴。

  从《梁祝》第一天在京城开始演出,那边的人就已经在嘟囔着什么时候会来江南了。

  而和素老板有关系往来的戏楼,早早的就知道了消息,也早早的宣布了消息,让大家非常欢喜,抢票的热情居然比京城还要高。

  这不,听说江南的戏楼老板们联名给素老板写信,强烈要求《梁祝》戏曲一口气表演一百场,结果当然也是被拒绝了。

  皇帝也听说了这事儿,心想如果不按照原定演出计划,再耽搁十天半个月的话,就来不及在过年之前赶回来了。

  为了自己母亲的爱好,景和帝这才特意叮嘱一番。

  显而易见的,柳铭淇和素老板的事情,连皇上大伯都知道了呢!

  ……

  注: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曰:“古者八岁而出就外舍,学小艺焉,履小节焉”;而《嘉靖太平县志》记载,明呆太平县“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、十五岁以下,皆入社学”。由此以为,民间一般是七岁(虚岁八)左右开始入学。

  但是皇家却还要早一些,《啸亭杂录》记载,康熙六岁便开始系统性的学习,从清晨五点到黄昏六点。而他自己当了皇帝后,据《养吉斋丛录》记载,“我朝家法,皇子、皇孙六岁,即就外傅读书。”

  故而本书寿王以六岁开始便有老师教学,也不会太早,望诸兄知晓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